中国环境资源网
扫码查看
首页智库下载 > 设计方案 > 水处理

5吨每小时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穿孔预曝气A/O生物接触氧化+两级过滤工艺达到城市绿化用水标准回用水28页

行业分类 水处理 日期 2020-10-03 6积分

下载
大小 0.04M 类型 zip文档

5m3/h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第一章  工程概况 2

第二章  设计依据、原则、范围 3

第三章  污水来源及性质 5

第四章  污水处理工艺 6

第五章  系统技术性能参数说明 11

第六章  电气控制和生产管理 21

第七章  经营管理 23

第八章  主要设备投资概算 26

第九章  售后服务 28

 

第一章 工程概况

本工程所排放污水主要为日常生活污水,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的有关条款,所排污水必需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或纳入附近水域。

为严格遵守有关环境法规,保护环境,本着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的“三同时”原则。我单位荣幸受邀,在进行初步调研,并经多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成功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制该污水设计方案,以供有关部门决策、实施。

针对该工程具体污水水质的特点,本方案拟采用常规的“A/O生物接触氧化+两级过滤”工艺,该处理工艺较为简单,操作运行方便,日常费用低廉,出水稳定,主要设备为钢结构,考虑到周边环境和卫生问题,故该污水处理工程决定采用埋地式结构(设备机房间除外),上部覆土,种植花木、草坪,进一步美化环境。


 第二章  设计依据、原则、范围

2.1设计依据

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

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排放标准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修订;

6)《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05年4月;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

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清洁促进法》,2002年6月;

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253号;

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第14号;

12)《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1999]107号;

13)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国发[1996]31号);

1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1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36-79;

17)《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J3096-93;

1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19)《给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

2.2 指导思想

1)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有关法规,确保处理后出水各项指标均能达标。

2)污水处理工艺与生产工艺密切配合,尽可能推行清洁生产,将排污量减少到最低。

3)按照技术先进,运行可靠,操作管理简单的原则选择处理工艺,应技术先进、稳妥可靠、处理效果高。

4)要做好工艺对比,做到投资省,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

5)主要处理设备高效、操作维护容易、运行安全节能。

6)选用质量可靠的自动化仪表,以提高工程的自动化水平,尽量减少操作人员,并保证处理效果。

2.3设计范围

1)从污水处理格栅井开始到处理设备的排放口为止。

2)污水工程的工艺流程,工艺设备选型,工艺设备的结构布置,电气控制等设计工作。

3)污水处理工程的钢砼结构,设备的施工、安装、调试等工作

4)污水处理设备和污水池的工艺结构设计

5)污水工程的动力配线,由业主将主电引止污水工程的配电控制箱,配电分配箱至各电器使用点将由我公司负责。

6)不包括废水的收集管网及废水排出界区的外排水管网。

 

 

第三章 污水来源及性质

3.1污水来源

污水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合格水经消毒后进行回用。

本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主要来自于生活污水。

3.2污水性质

    日常综合生活污水。

3.3污水水量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水量为5m3/h。

故本方案按一套5m3/h一体化钢制结构埋地式污水处理装置设计正常运行。

3.4污水水质及排放标准

                 项 目

指  标

进水水质(mg/L)

城市绿化用水标准(mg/L)

BOD5

≤200

≤20

CODcr

≤400

≤50

SS

≤150

≤10

氨氮

≤50

≤20

PH

6~9

6~9

出水水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城市绿化用水标准。

 

4.3 工艺说明

污水由排水系统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站的格栅井,去除颗粒杂物后,自流进入集水井,经泵提升进入调节池,进行均质均量调节。调节池中设置预曝气系统,再经液位控制仪传递信号,由提升泵送至A级生物处理池。由于污水中氨氮及有机物含量较高,特别是有机氮,在生物降解有机物时,有机氮会以氨氮形式表现出来,氨氮也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控制指标,因此污水处理采用缺氧好氧A/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即生化池需分为A级池和O级池两部分。在A级池内,由于污水中有机物浓度较高,微生物处于缺氧状态,此时微生物为兼性微生物,它们将污水中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同时利用有机碳源作为电子供体,将NO2--N、NO3--N转化为N2,而且还利用部分有机碳源和氨氮合成新的细胞物质。所以A级池不仅具有一定的有机物去除功能,减轻后续O级生化池的有机负荷,以利于硝化作用进行,而且依靠污水中的高浓度有机物,完成反硝化作用,最终消除氮的富营养化污染。经过A级池的生化作用,污水中仍有一定量的有机物和较高的氮氨存在,为使有机物进一步氧化分解,同时在碳化作用趋于完全的情况下,硝化作用能顺利进行,特设置O级生化池,O级生化池的处理依靠自养型细菌(硝化菌)完成,它们利用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碳源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为营养源,将污水中的氨氮转化为NO2--N、NO3--N。在A级和O级生化池中均安装有填料,整个生化处理过程依赖于附着在填料上的多种微生物来完成的。在A级池内溶解氧控制在0.5mg/l左右;在O级生化池内溶解氧控制在3mg/l以上。O级池出水一部分回流至调节池进行内循环,以达到反硝化的目的,另一部分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出水进入出水消毒池,消毒池内的废水经次氯酸钠消毒处理后经泵提升进入后续过滤系统进行深度处理。

经深度处理系统处理废水出水达到回用水标准,出水由供水系统供至各用水点。

沉淀池沉淀下来的污泥采用气提装置,全部排至污泥池,浓缩消化后定期抽吸外运。

 

 

4.4 工艺设施简要说明

4.4.1格栅井(砼)

格栅井设置于污水源头进水一端,设计考虑节约用地和投资。

格栅井内设置机械格栅,拦截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固体等,保护水泵及后续管路系统不被堵塞。格栅井尺寸为900×2500×2500mm,并在格栅井上设置盖板,防冻。

4.4.2集水井(砼)

由于污水排水管网较深,为了避免后续系统开挖较深,造成土建投资较大,格栅井出水设置集水井,经格栅拦截后的生活污水进入集水井,由一级提升泵提升进入后续处理系统。

    池内设两台潜水排污泵,Q=5m3/h ,H=12m ,N=0.75kw,一用一备。

4.4.3调节池(Q235A)

集水井内污水经泵提升进入调节池。通过设置调节池,能充分平衡水质、水量,使污水能比较均匀进入后续处理单元,提高整个系统的抗冲击性能减少处理单元的设计规模,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和水质波动带来的影响。在调节池内设置预曝气系统,防止发生沉淀现象,同时可以起到水质均衡的作用。设置液位自动控制装置,水泵将根据液位自动开启。预曝气系统为UPVC穿孔曝气,间隙使用。

调节池设计水力停留时间12小时,有效容积60m3采用Q235A结构。

池内设两台潜水排污泵,Q=5m3/h H=12m N=0.75kw,一用一备。

4.4.4 A级生物处理池(Q235A)

由于污水中的有机成分较高,BOD5/CODcr=0.5可生化性好,因此设计采用生物膜法。

因为生活污水中有机氮含量高,在进行生物降解时会以氨氮的形式出现,所以排入水中的氨氮的指标会升高,而氨氮也是一个污染控制指标,因此在接触氧化池前加缺氧池,缺氧池可利用回流的混合液中带入的硝酸盐和进水中的有机物碳源进行反硝化,使进水中NONO3还原成N2达到脱氮作用,在去除有机物的同时降解氨氮值。

4.4.5 O级接触氧化池(Q235A)

污水经缺氧池处理后,自流进入接触氧化池,从而进入好氧处理。

接触氧化池是一种生物膜法为主,兼有活性泥的生物处理装置,通过提供氧源,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所吸附、降解,使水质得到净化。

本工程在设计过程中考虑接触氧化时间较长为宜,即7.5小时,内部设高比表面积弹性填料,填充率为70%,比表面积近600m2/m3,在设计面积负荷时也应充分考虑冬天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也能确保较好的处理效率。填料使用寿命在8年。池内氧气由回转式鼓风机提供。气水比也同时考虑较高的值:151,曝气形式:微气孔曝气,曝气头考虑采用目前国际水处理较先进的微孔曝气头。该装置在运行过程中永远不会出现堵塞现象,具有曝气气孔小,氧的利用率高等优点,与传统曝气形式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

接触氧化是一种以生物膜法为主兼有活性污泥法的生物处理工艺。经过充分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速度流经填料,生满生物膜的填料表面经过与充氧的污水充分接触,使水中有机物得到吸附和降解,从而使污水得到进化。

本设计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立体弹性填料,不仅比表面积大,且水流特性优越。

由于大量微生物被固定在填料层表面,形成高浓度的污泥床,俗称生物膜,它具有较强的耐负荷冲击。

此种结构由于没有或极少量地产生悬浮性的活性污泥,因而不会产生污泥膨胀,这也是此法的一大特点。

此阶段产关键在于填料层的生物培养与落床,只要运行初期将此项工作做好,运行期间基本不用过问其他问题。



 

 

 

 

发布需求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
返回顶部